位于冠县北部的清水镇属于黄河故道片区,当年由于植被稀少、沙丘遍布,这里的百姓曾饱受风沙之苦。改革开放之后清水镇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治沙造林行动,创造了沙地变绿洲的奇迹。
1980年10月,冠县人民政府向上级提出了治沙造林申请,经过上级相关部门多次考察、评估,于1982年4月正式通过了对冠县的造林工程援助项目2606-1造林工程项目,清水镇汤村成了冠县分项目所涉及的行政村之一,汤村中日友好造林利民工程项目开始投入建设。
从前的汤村,远看不见林,近看不长草,小风黄沙起,大风沙满天,汤村中日友好造林利民工程项目的营造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。汤村中日友好造林利民工程项目总规模150公顷,共投入资金183万元,其中日本国无偿援助67万元,地方配套116万元,该项目于2004年3月启动实施,2004年8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,到目前项目实施已有17年时间。
据冠县国有毛杨林场党支部书记黄启林介绍,汤村“中日友好林”的主栽树种为107黑杨,株行距为3×8米,在具体施工中,严格按照县里制定的“四个统一”标准,即统一规划、统一施工、统一造林标准、统一苗木规格,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,削高填洼,平整土地;按照“三大一深”的植树方法,即大坑、大苗、大水、深栽,成活率达到98%以上,而且速生速产。该项目的实施,使150公顷沙荒地得到开发治理,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.8%,保护了周边1000公顷农田不受风沙危害,总受益人口达12万人。
“昔日风沙肆虐,如今沙地变绿洲”,这是对今天汤村的真实写照。冠县国有毛杨林场党支部书记黄启林说:“项目实施以前,这里一直是黄沙漫天,土地高低不平,庄稼种植以后,经过几场风沙,基本不会有收成,农民经济来源没有保障。“中日友好林”建成以后,大大减少了风沙对周围农田的危害,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,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,同时也助推了农民的脱贫致富。”
如今,在汤村“中日友好造林”不仅见证了汤村百姓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历程,也成为了见证中日友谊的长青之树。
来源:中国山东网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