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,外事交往,是亮丽的篇章。由省委外办、省委宣传部、省委网信办共同举办的“献礼建党百年——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”主题宣传活动,5月7日在聊城市按下启动键。此次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,以“礼赞共产党、开放新山东”为主题,挖掘山东对外交往中的历史故事,通过展示山东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、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举措,为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蓄势聚力。今起,本报推出相关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
□ 本报记者 戴玉亮
在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,当地人至今忘不了一位美国老人——牧琳爱。
牧琳爱(Eunice Moe Brock),1917年8月11日出生于中国河北北戴河,在山东聊城生活至13岁时回到美国,毕业于范德比尔大学,获博士学位,曾任美国丹佛市儿童医院院长。在丈夫去世后,1999年9月,一直深爱着中国的牧琳爱,变卖了在美国的房产、山林等,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来到中国,并一直在聊城生活至2013年4月28日去世。
1999年10月,牧琳爱被聘为刘庙村中美友谊小学名誉校长。2000年10月23日,牧琳爱成为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名誉院长。牧琳爱生前的主要翻译王玉青说:“牧老先后出资3万美元,为村小学购置电脑、配备图书室,为刘庙村55名老人购置老花镜,为32名患白内障的老人提供手术医疗救助。”2003年“非典”发生时,她向聊城市慈善总会捐款5000元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,她又捐款1800元。
5月7日至8日,在聊城,记者走访了多位牧琳爱生前相熟相知的人士。“在牧老的帮助下,学校2000年就开设了英文课,而阳谷县是从2005年起小学才有了英文课。”刘庙村中美友谊小学教英文的袁老师说。
在刘庙村时,牧琳爱租住的是村民刘光岩家的房子。“牧琳爱特别喜欢小朋友,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。圣诞节时,她还扮成圣诞老人,赶着驴车,给孩子们分发礼物。”刘光岩回忆说。
“牧琳爱心地善良,乐善好施,又特别尊重别人。村里有个聋哑人,牧老想帮助她但又不想伤她的自尊,就买来毛线,请那个聋哑人帮忙织毛衣,然后多付一些钱。”刘庙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刘庆安说,但牧老自己特别节俭,在饭店吃剩下的饭菜一定会打包带回去吃完。
刘庆安说:“牧老热爱世界和平。2003年,美国攻打伊拉克时,牧老给美国总统写了一封抗议信,从中国寄回了美国。”
据了解,作为中美友谊协会成员,牧琳爱积极致力于发展中美友谊事业。在中国生活期间,她赞赏中国政府的和平外交政策,积极促成聊城国际和平医院与国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协作,资助医院工作人员前往国外进修学习。
刘庙村党支部委员、妇女主任李雪英说,牧老有两句话经常挂在嘴边,一句是“我是美国人,但我有颗中国心”,一句是“我热爱中国、热爱刘庙村”。
2009年7月24日,牧琳爱作为我省首位“特殊人才”,获得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》,实现了她一生的梦想。
牧琳爱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。她先后荣获“山东慈善大使”“中华慈善大使”“2006年感动山东十大人物”“山东十大新闻人物”“山东省公益大使”等多个称号。2008年,山东省政府授予她“齐鲁友谊奖”。
在88岁高龄之际,牧琳爱立下遗嘱:去世后捐献眼角膜,并将遗体做成标本捐赠给医学院或者研究中心,供医学科学事业研究。
牧琳爱,是中美友谊的使者。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